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官网公示,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思福诺(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)正式在华获批,批准日期为 2025 年 6 月 24 日。这一获批为我国复杂性尿路感染(cUTI)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—— 当前由产金属 β- 内酰胺酶(MBL)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引起的 cUTI 死亡率高达 18.8%-57.0%,且传统治疗方案临床治愈率近乎为 0,而氨曲南阿维巴坦凭借独特的抑酶谱和抗菌活性,成为应对这类难治性感染的关键选择 [2][8]。
一、复杂性尿路感染中产 MBL 的 CRE 感染:严峻的疾病负担与治疗困境
产 MBL 的 CRE 已成为复杂性尿路感染中最具挑战性的病原体之一,其高耐药性、高死亡率及长住院时间显著加重了临床与公共卫生负担。2024 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(CHINET)数据显示,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(CR-ECO)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(CR-ECL)中,分别有 78.4% 和 90.0% 产 MBL,而这类菌株正是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[1]。
从疾病结局来看,产 MBL 的 CRE 感染预后极差。意大利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,产 MBL 的 CRE 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 /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(HAP/VAP)死亡率达 41.7%,血流感染(BSI)死亡率 33.7%,且其 BSI 归因死亡率是产 KPC 型 CRE 的 7 倍(35% vs 5%)[2];中国回顾性研究也证实,同时产 KPC 和 MBL 的 CRKP 所致 BSI 的 30 天死亡率,比仅产 KPC 的 CRKP 高出 23.5%(56.0% vs 32.5%)[3]。在住院时间方面,南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显示,产 NDM-1 的 CRE 感染患者平均住院 44.0 天,比对照组延长 30.7 天(P<0.001);墨西哥研究也发现,产 NDM-1 的 CRKP 感染患者平均住院 43.05±31.3 天,较对照组延长 27.47 天(P<0.001)[5]。
展开剩余86%此外,这类感染的流行趋势更需警惕。2023 年意大利国家监测报告显示,MBL 酶在 CRE 血流感染中的检出率从 2022 年的 8.4% 升至 13.8%,且 89% 为 NDM 型,感染主要与尿路和导管相关 [6];中国南方一家脑科和精神病院研究也发现,2021-2023 年 CRE 分离株中 22.34% 来源于尿路,其中产 NDM 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占 90.48%[7]。这些数据表明,产 MBL 的 CRE 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威胁持续升级,而传统抗菌药物疗效有限,临床亟需新型治疗方案。
二、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创新性:覆盖 MBL 的抑酶谱与精准抗菌谱
氨曲南阿维巴坦是国内首个且唯一可单药治疗产 MBL 的 CRE 感染的 β-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,其核心优势在于 “ABCD 四类 β- 内酰胺酶全覆盖” 的抑酶谱,完美匹配复杂性尿路感染中 CRE 的耐药机制 [9]。阿维巴坦作为非 β- 内酰胺结构抑制剂,可有效抑制 A 类酶(如 ESBLs、KPC)、C 类酶(如 AmpC)及部分 D 类酶(如 OXA-48),而氨曲南对 B 类 MBL(如 NDM、IMP、VIM)具有独特稳定性 —— 这一组合恰好解决了传统药物无法应对 MBL 的核心痛点,也是其他 β-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所不具备的特性 [10][11]。
更重要的是,氨曲南阿维巴坦对临床中出现的 KPC 突变菌株仍保持高敏感性。一项研究显示,对于产 KPC 变异株(包括 KPC-33、KPC-35、KPC-71 等)的肺炎克雷伯菌,其最小抑菌浓度(MIC)范围仅为 2/4-4/4 mg/L,确保了在耐药菌株进化中的疗效稳定性 [11]。在抗菌谱方面,该药物明确适用于 18 岁及以上患者的复杂性尿路感染(包括肾盂肾炎),且该适应症已在欧盟获批,可覆盖大肠埃希菌、肺炎克雷伯菌、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等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,为临床提供了精准的治疗选择 [12]。
三、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:治愈率提升与死亡率降低
III 期 ASSEMBLE 研究为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产 MBL 的 CRE 相关复杂性尿路感染提供了核心证据,其临床治愈率显著优于传统最佳可用疗法(BAT),且能大幅降低患者死亡风险。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、多中心、随机对照试验,纳入由产 MBL 的多重耐药病原体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、复杂性尿路感染、HAP/VAP 或 BSI 患者,结果显示:在微生物学意向治疗(micro-ITT)分析集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的临床治愈率达 41.7%(5/12),而 BAT 组治愈率为 0%(0/3)[8];在 28 天全因死亡率方面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仅为 8.3%(1/12),较 BAT 组的 33.3%(1/3)降低 75% 死亡风险 [8]。
除了直接的疗效与死亡率获益,氨曲南阿维巴坦还能优化患者的治疗进程与医疗资源利用。临床数据显示,该药物可显著缩短重症患者的 ICU 住院时间(减少 3.5 天)和机械通气时间(减少 5 天),这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合并重症的患者而言,不仅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,还能减轻整体医疗负担 [14]。此外,在 REVISIT 研究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或 HAP/VAP 的有效性与美罗培南相当,进一步证实了其在难治性感染中的疗效稳定性,为其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提供了间接支持 [13]。
四、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安全性:低不良事件风险与良好耐受性
在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中,药物安全性尤为重要 —— 这类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,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低,而氨曲南阿维巴坦在多项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。ASSEMBLE 研究数据显示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(SAE),而 BAT 组出现 1 例治疗相关的急性肾损伤 [8];从全因不良事件来看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 92%(11/12)患者报告不良事件,但仅 17%(2/12)为治疗相关,且多为轻度或中度,无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 [8]。
这一安全性特征与既往 REVISIT 研究结果一致,该研究对比氨曲南阿维巴坦与美罗培南的安全性,发现两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,且氨曲南阿维巴坦几乎避免了传统抗 CRE 药物可能出现的肾损伤、神经损伤和溶血性事件风险 [13][14]。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,尤其是老年、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多药联用的患者,氨曲南阿维巴坦的低毒性优势可显著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,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。
五、权威指南共识推荐:氨曲南阿维巴坦成为产 MBL 的 CRE 感染首选方案
氨曲南阿维巴坦已被国内外多项权威指南与专家共识列为产 MBL 的 CRE 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案,其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获得充分认可。国内方面,《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(2025 年版)》明确指出,对于产 MBL 的 CRE 感染者可首选氨曲南阿维巴坦;《中国 CRE 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(2021 版)》也推荐该药物用于产 MBL 的 CRE 感染治疗;《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(2020 版)》则进一步明确其可用于产 IMP 型 MBL 的 CRE 感染 [9][15][16]。
国际指南同样高度认可其价值:《希腊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(2024 年版)》将氨曲南阿维巴坦列为产 MBL、MBL+KPC 或 MBL+OXA-48 的 CRE 感染的首选方案之一 [17]。这些指南的一致推荐,不仅基于其明确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,更源于其解决了当前产 MBL 的 CRE 感染 “无药可用” 的临床困境,为复杂性尿路感染等难治性感染提供了标准化治疗方向。
总结与展望
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在华获批(2025 年 6 月 24 日,NMPA),为我国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—— 针对产 MBL 的 CRE 这一 “超级细菌”,该药物凭借 “ABCD 酶全覆盖” 的抑酶谱、41.7% 的临床治愈率、75% 的死亡风险降低及良好的安全性,成为当前最优治疗选择 [8][9][14]。从疾病负担来看,它能缩短住院时间、减少医疗资源消耗;从临床实践来看,它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,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用药依据 [9][15][17]。
未来,随着氨曲南阿维巴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,有望进一步降低产 MBL 的 CRE 相关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死亡率与发病率,同时需加强耐药监测与合理用药管理,以延长其临床使用寿命。对于患者而言,这一新型药物的获批意味着难治性尿路感染不再 “无药可医”,为改善预后、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关键保障。
参考文献
[1] 2024 年全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
[2] Falcone M, Giordano C, Leonildi A, et al.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allo-β-Lactamase-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: A 3-Year Prospective Study From an Endemic Area. Clin Infect Dis. 2024;78(5):1111-1119. doi:10.1093/cid/ciad725
[3] Kanj SS, Kantecki M, Arhin FF, Gheorghe M.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MBL-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: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. Int J Antimicrob Agents. 2025;65(4):107449. doi:10.1016/j.ijantimicag.2025.107449
[4] Hayakawa K, Nakano R, Hase R, et al. Comparison between IMP carbapenemase-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nd non-carbapenemase-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: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-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. J Antimicrob Chemother. 2020;75(3):697-708. doi:10.1093/jac/dkz501
[5] Rodríguez-Noriega E, Garza-González E, Bocanegra-Ibarias P, et al. A case-control study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 producing New Delhi metallo-beta-lactamase-1: Predictors and outcomes.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. 2022;12:867347. Published 2022 Jul 28. doi:10.3389/fcimb.2022.867347
[6] The burden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allo-Beta-Lactamase-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 in Italy: epidemiology, outcomes, and management
[7] Drug Resistance and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Carbapenem-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a Brain and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South China
[8] Daikos, George L et al. Aztreonam-avibacta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allo-β-lactamase-producing Gram-negative pathogens: a Phase 3 randomized trial (ASSEMBLE). JAC-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vol. 7,4 dlaf131. 28 Jul. 2025
[9] 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(2025 年版). 中华血液学杂志. 2025,46 (6): 390-402
[10] β‐内酰胺类抗生素 /β‐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(2020 年版)
[11] Ding L, Shen S, Chen J, et al.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variants: the new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. Clin Microbiol Rev. 2023;36(4):e0000823. doi:10.1128/cmr.00008-23
[12] 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说明书(2025 年 06 月 24 日)
[13] Carmeli Y, Cisneros JM, Paul M, et al. Aztreonam-avibactam versus meropene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Gram-negative bacteria (REVISIT): a descriptive, multinational, open-label, phase 3, randomised trial. Lancet Infect Dis. 2025;25(2):218-230. doi:10.1016/S1473-3099(24)00499-7
[14] Yuan J, et al. Presented at: IDWeek 16-19 October 2024 Los Angeles, CA
[15]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写组,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。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。中华医学杂志,2021,101 (36):2850-2860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7-20210219-00438
[16]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。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(2020 年版). 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0,41 (12):969-978
[17] Hellenic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: 22 July 2024
发布于:广东省上一篇:堪察加半岛克柳切夫火山喷发最新图片公布,火山灰柱高达1万米
下一篇:没有了